English

渔业成为宁夏支柱产业

1998-10-20 来源:光明日报 纪哲 我有话说

宁夏池塘里的鱼“游”出了宁夏,“游”到了甘肃、内蒙古、青海、陕西、新疆、西藏等周边省区。1997年,宁夏产鱼突破2.2万吨,其中销往自治区外周边省区的有14000多吨,外销量占总产量的65%!近几年,宁夏鱼的外销量呈逐年增长之势,市场辐射人口达3000万,吃过宁夏鱼和常吃宁夏鱼的人越来越多。

宁夏渔业起步很晚。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才开始人工养鱼。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渔业当作副业,发展也很缓慢。到1978年全自治区养鱼水面仅3万多亩,年产也才280多吨。尽管宁夏引黄灌区湖泊众多,但却很少有人养鱼,吃鱼难,成为许多人的一种感受。当时,就有人曾在报上写文章说:“宁夏守着鱼盆无鱼吃”。

其实,在西北各省区中,宁夏是发展渔业条件最好的地区。宁夏拥有200万亩农林牧业无法有效利用或直接利用的低洼盐碱荒地、86万亩天然水面,5万亩河沟流水水面,8.2万亩水库塘堰冷水性水域,都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可惜,这么好的资源长期未得到开发利用。

宁夏渔业的大发展,还是改革开放以来20年间的事。宁夏农业厅水产局局长黄全福告诉记者:宁夏渔业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较早引入市场运营机制、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得益于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各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短短几年时间,宁夏人民便彻底告别了吃鱼难的历史,除自给有余,还开始大量外销。现在,宁夏水产品总量比1978年增长了77倍,渔业总产值超过1.3亿元,宁夏人均占有水产品达到4.5公斤,在西北地区名列首位。其中银川市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银川郊区和贺兰县则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宁夏渔业第一村”之誉的中卫县夹道村人均有鱼140公斤,已超过沿海有些渔业发达地区!

尤其令人惊喜的是,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各项服务的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渔业效益。单产已由1985年每亩最高2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000多公斤。渔业已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发展格局。渔业,已由过去农村一项副业发展成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目前,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宁夏人正按市场导向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和鱼类品种布局。在稳定“四大家鱼”池塘集约化主养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多品种套养、微流水养鱼、网箱养鱼、湖泊围垦精养、塑棚温室高密度养殖,使渔业生产向多品种、多结构、高效益、四季均衡上市方向发展。

渔业的大发展不仅使过去难以开发利用的盐碱荒地变成聚宝盆,也给许多从业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目前,宁夏有养鱼农户7200户,从事饲养、贩卖和加工鱼饲料的农民有3.5万人,其中养鱼人年均收入达7000元,远远高于当地种田的收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